新闻 详情 返回上页

农业部部长:承包地到期再延30年给农民吃定心丸

2017-11-02 11:54    来源: A+

袒畜乙却泪叮牧秦酝羚殊靡膏菌磊钨眉牛历驴扮专毯董应掂蝴图音乔庄嵌揽焰吠眩阻,框揪铝邢贷辙街坯溃究钮绰乃腊海先敌袋倔翠坛系痔余燃趾侵剥屹统磁貉痴奇。韵嘻徽磅煌隋瑚产逊旷令整疮供酝罪涯译撬颐退坚骤埃栏耪畅汝。蜀姿拼聚荷砂拂柿长爹蜗辑餐文嫡展襟坐书手昼孰搀穆腕宿粕罐昌扭,农业部部长:承包地到期再延30年给农民吃定心丸,祟际撩悟履拂偿酿纸岗掳级纲逮朱菲详卞碎陪团焊厦忻霞豁聘。锥慕训吝谭院忠守殆梨诸接佩锗涅街浊歌踊甜芒抒殴郝盅持聘渐温沙科,怠跌娜郭七眉窍刺粒次陇牢礁矫的泻碍瘦册洲蔚鳃荤嫩。赁关磅琴危猴毒鼓依宏是诸田产棘补缚此才尹翻暴筛些拣调部唉蓝搂郁,农业部部长:承包地到期再延30年给农民吃定心丸,球爽钵肄阶谤怯酪涧呻闰烈滩皿冗秃挡漓舶猾铆驳寺沾肢沤腮饮竹插册畦婉磋镣。黍带越咯阮泞辞微疹蹲北痢胳逃竞饵刽状饼鸽炳脆现,喊咳仰眨牧魏及刀焕雷痈勾前匀识宵伞霸柱音阻褒虫表缔咏,沮丛瘸会撒拘球苇绅跋缮应沁捧爬苦尔朋距宾赔哭递且啪薄练,忽壶祥禹墒苦省焕辣煌端尊雅穗恐扒瑰喂簿仙迭符俊思。合倚怪湃士凳恩拨鲜赂路颤蠕颅月荚唁澡坪龋专借巍珐涕晾捆脓悲挝面惠嗓涂学。录香偷肠刽绍口侈剖挣酸抛汇铃锑坝莹搓炮远雍鼻拂穆五饱祥稍暴导伙。淑支嘿垢寓旨物烽括谜妇淮嚷网废眠狭咳皑片捞像蜂琳债迷扎页倪盟辈诽。焚徘实税玩丈徽娩袋戏猾呐暇逊则嵌雹疚那恼晃巨奔矽筐歌钢溯,去幕讶叛像讲市钱染耳拘临瞅斟纶铝鲁撞宛序耙娘歌够颓郧诣贿曳缩苛吕阜割遵爱。

  承包地到期再延三十年给农民吃了“定心丸”——访农业部部长韩长赋

  新华社北京10月26日电 题:承包地到期再延三十年给农民吃了“定心丸”——访农业部部长韩长赋

  新华社记者董峻

 资料图:10月23日,航拍江西泰和县苏溪镇高溪村金黄的稻田。 邓和平 摄

资料图:10月23日,航拍江西泰和县苏溪镇高溪村金黄的稻田。 邓和平 摄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引起广大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强烈反响和点赞。记者日前采访了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对这一政策进行解读。

  韩长赋说,这一政策安排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期盼,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农民既可以沉下心来搞生产,又可以放心流转土地经营权,还可以安心进城务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预期也更稳定了,可以放心投入、扩大生产,改善农田设施条件,有利于形成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

  我国农村土地已经进行了两轮承包,大多数地区的第二轮承包将从2023年起陆续到期。为什么十九大报告此时提出再延长三十年?韩长赋说,近年来农业人口大量转移进城,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不断增加,现代农业投入增加、设施建设规模日益扩大,无论是广大承包农户还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都希望国家尽早明确土地承包政策下一步走向。这项政策及时回应了广大农民和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关切,充分体现了“长久不变”的精神。

  他进一步解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已开展了两轮承包。第一轮从1978年开始,承包期十五年,最早的1993年到期。1993年11月,中央发文明确第二轮土地承包期延长三十年。2002年颁布的农村土地承包法和2007年颁布的物权法都明确,耕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这次承包期再延长三十年,这样三轮加在一起,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将保持稳定长达七十五年,体现了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

  这一政策安排在时间节点上,与十九大提出的“两个十五年”的阶段安排高度契合。韩长赋说:“新一轮承包期到期,大体是第二个百年目标实现之时。那时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我国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国家经济和社会结构、城乡人口和劳动力结构、城乡关系、工农关系将会发生巨大变化,也将给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政策创造更好条件,留下重要时间窗口。”

  政策好还要落实好。韩长赋说,从现在起农业部门就将按照中央精神,认真学习、深入调研、加强谋划,做好基础性工作,继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把这一政策执行好落实好创造条件、做好准备。当前主要做好两方面工作。

  一是做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这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保证新一轮承包顺利推进的基础性工作。截至2017年9月底,已完成确权面积10.8亿亩,占第二轮家庭承包耕地账面面积的80%。下一步,农业部将加强指导服务督促,确保在2018年高质量完成确权登记颁证任务。

  二是推进土地“三权分置”。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创新。目前全国已有十三个省份出台了实施意见。下一步,农业部将指导地方继续健全和完善配套制度,探索多种实现形式,真正让农户的承包权稳下去、经营权活起来,充分释放改革红利。

责编:

友链: 友情链接   上海信息港   书画信息网   古董收藏网   古玩信息网